
來源 : Hongwe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電子卷標、電子條形碼等。RFID類似于傳統的條形碼技術,又具有傳統條形碼難以比擬的優勢:第一,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可以遠距離識別對象的數據,而條形碼只能在很近距離內識別數據;第二,采用無線電射頻,可以透過識別對象的外部包裝材料讀取數據,而條形碼讀取信息時中間不能有間隔物;第三,可以同時對多個物體進行識讀,而條形碼只能一個一個地識讀。第四,與條形碼相比,電子標簽的數據儲存量大(從512字節到4兆不等),安全性高,使用壽命長。由此,目前該技術廣泛應用于門禁控制、停車場車輛控制、生產線自動化、物料管理、汽車防盜、電子票證、動物管理、商品防偽、集裝箱運輸等,用于迅速識別人員或物體的基本信息、當前位置或所處狀態等。
RFID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標簽(Tag),由耦合組件及芯片組成,每個標簽含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供閱讀器識別;二是閱讀器(Reader),用于讀取(有時還可以寫入)卷標信息;三是天線(Antenna),在卷標和閱讀器之間傳遞射頻信號。
依據電子標簽供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有源電子卷標、無源電子卷標和半無源電子卷標。有源電子卷標內裝有電池,識別距離遠,然而價格貴;無源射頻標簽沒有內裝電池,需要從讀取裝置發出的電磁波中吸收能量并在天線中產生電流,隨后通過天線反射信號,其優缺點與有源電子卷標相反;半無源電子卷標部分依靠電池工作,其優缺點介于有源電子卷標和無源電子卷標之間。RFID電子標簽還可以分為可讀寫式、一次讀寫多次讀取式和只讀式。對于前兩種類型,商品信息是可以讀取和多次寫入的,而只讀型則只能被讀取而不可以再次被寫入信息。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
RFID按應用頻率的不同分為低頻(LF)、高頻(HF)、超高頻(UHF)、微波(MW),相對應的代表性頻率分別為:低頻135KHz以下、高頻13.56MHz、超高頻860M~960MHz、微波2.4G,5.8G
RFID按照能源的供給方式分為無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無源RFID讀寫距離近,價格低;有源RFID可以提供更遠的讀寫距離,但是需要電池供電,成本要更高一些,適用于遠距離讀寫的應用場合。
RFID超高頻(UHF)標簽因電磁反向散射(Backscatter)特點,對金屬(Metal)和液體(Liquid)等環境比較敏感,可導致這種工作頻率的被動標簽(Passivetag)難以在具有金屬表面的物體或液體環境下進行工作,但此類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已得到完全解決,例如,韓碩(SONTEC)標簽公司即研發出能夠在金屬或液體環境下進行完好讀取應用的被動標簽產品,以方便在上述環境或應用情形下部署RFID。